毛主席:我想了十天都想不通为何印度要打我们
9月中旬,择绕桥头局势日益紧张。据杨成武向笔者回忆,当时前沿哨所的报告电报越过层层上级,直接发到总参值班室,他接到后往往只过几分钟就向毛泽东汇报,包括印军向我军哨兵扔石头、挥舞刺刀等挑衅细节。毛泽东听取报告后特别嘱咐,打第一枪必须经过他的批准。当时,前沿部队的战士纪律性很强,面对印军刺刀逼到胸前,也举起刺刀迎上去,却奉命绝不开火。
9月20日夜间,印军偷袭摸哨打响了第一枪。解放军一个代理连长牺牲,被迫进行有限还击。面对印度方面屡屡入侵并拒绝谈判的态度,毛泽东考虑了许多天。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尼赫鲁认为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东部沿海,在西面边境“只叫不咬”,不敢真打。在中国内外环境都很困难、边境战场条件又极差的情况下,毛泽东在忍让多时、争取和平解决无望后,最终果断下决心,实行自卫反击。
军委确定,虽然中印边界争端的焦点在西段,反击主战场却要选在自然条件较好的东段。鉴于小规模反击无法遏制印军扩张,军委决定,不打则已,要打就必须打狠打痛,使对手尝到入侵中国的苦果。见好就收毛泽东下决心准备反击时,仍做了两手准备。10月3日,中国政府再次照会印方,提议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三天后,印度政府复照拒绝。10月10日,印军又以百余人向解放军驻克节朗河对岸的部队发起攻击,随即被打退。
此时,毛泽东考虑到尼赫鲁在第三世界国家较有影响力,美苏又都在争取他,设想在边境上可以让印军再深入一步,这样中国可以在国际上居于更有理的地位,同时在军事上也便于对深入之敌包围聚歼。
进入10月中旬,大雪封山即将到来,适合作战的时间已剩下不多。此刻美苏两国忙于加勒比海“导弹危机”,一时无暇关注印度,这又为中国实施反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有利时机。10月17日,中央军委向西藏、新疆军区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预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