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的战神之路:两次机遇、一个仇敌
1938年春,新四军总部迁至皖南,粟裕奉命带部队到皖南集中,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的一个营,而粟裕出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其他领导是谁呢?叶挺是军长、项英是政委,四个支队长是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这些人的分量我们都知道,除了离开军队和犯错误的,建国后不是元帅就是大将。而副司令是罗炳辉/傅秋涛、粟裕、谭震林、戴季英,其他几人的级别明显比司令差一点。建国后傅秋涛是上将,戴季英是河南常委兼开封市委书记。
如果粟裕和他们混在一起,显然不可能成为“第一大将”,甚至毛教员都有授粟裕元帅的意思。数年后,粟裕能和陈毅并肩指挥军队,只能是政治上进步了,而且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进步的。我们暂时离开战争,说一下这个话题。早在红军时期,粟裕的短板就是没人大力提拔,导致不能在更高的岗位上锻炼,一直做师长或者参谋长之类的职位。
这种职位不能说不重要,而是在能力差不多的时候,谁做都可以。但是从刚到浙江的表现来看,红军时期的粟裕能力不差,做一个军团长也没什么问题。可就是没人照顾啊。南昌起义之后的林彪是连长,粟裕也是连长,然而短短两年时间,林彪成为军长,再过两年做到军团长,部队是朱毛红军的班底。秋收起义之后的寻淮洲是战士,3年后成为师长,到1932年连续跳级,从师长到军长再到军团长。大家的起点一样,能力也差不多,为啥差距这么大呢?当然朱毛也很欣赏粟裕,只是欣赏的级别较低,不如林彪和寻淮洲而已。
而就在新四军时期,粟裕也遇到非他不可的人。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的番号,不久后我党重建新四军,陈毅做军长,刘少奇做政委。新四军被重新整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共计9万人。粟裕被提拔为第一师的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兼政委。提拔他的人当然不是陈毅,而是刘......
他处于上升速度较快的时候,估计是发现人才难得,想培养成自己人。一年后刘回延安,饶漱石接任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根据原则,饶才是最后说了算的人。饶到新四军任职以前,做过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总工会宣传部长等工作,从来没有接触过军事工作,甚至没有建设过根据地,也就是说,饶是空降到新四军的干部。他怎么就能空降呢?刘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