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日本战俘经历了什么,为何遣返时少了五万多人?
另一项福利就是旧有体制沿袭,也就是说以前在部队职位较高的待遇较好,他们不必从事体力劳动,只要充当监工盯好自己以前的下属就好,如果苏联人有什么不满意,不用动手,告诉“工头”们就可以了。这其中还有两位将军,他们更是能享受国际红会每月送来肉蛋、水果等稀罕物资。
监视劳动的苏军对日本人的普遍印象是非常听话,纪律性好,但是因为食物的匮乏,职业技能的低下所以效率极低,他们的产出完全不够苏联政府对他们的费用投入。
为什么一定要用呢?没办法,实在是缺人,苏联本土也没人会忍受这种环境和待遇,而且类似公路、水电站等等设施这些是没法用产出衡量的,比如所有水电站的建造,战俘至少承担了一半甚至九成的工作量。
到了1956年,苏联的产能有了一定提升,而日本战俘经过十多年,年纪也越来越大,一部分人已经奔五,体力下降在所难免,所以苏联也就不再扣押把他们放回了日本,回到日本的他们,不少人都写了回忆录,有的战俘所生活条件尚能生存,有的战俘营从事重体力但是只能喝粥,还是那句话,能活下来的都不是凡人,但相对他们的罪行来说,这已经能是对他们最大的仁慈和优待了,至少他们还能有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