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围城战的真相:实际上城中的国军从未断过粮
在《雪白血红》第510页又讲到长春死亡的饥民问题,并称:“在‘兵不血刃’的长春,谁应对无辜百姓的累累白骨负罪呢?”作者虽未作答,但是从其描述看却是不言自明的。
回顾当时的历史,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当时饿死的都是长春的市民,而长春是由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国民党政府又自称是全国的政府,理应负责城内人民的生活。
从战争需要出发,人民解放军包围了长春,可是国民党军与沈阳仍有空运联系,市内仍有相当大的粮食储备。
据长春解放时对国民党军存粮清点时的结果证明,新七军尚有可供部队食用数月的粮食,六十军也有许多代用食品,而且市内兵民比例后来几乎是1:2,救济灾民并不困难。
可是城中国民党军为长期固守,却实行“杀民养军”政策,在其内部也实行歧视性供应方式:对嫡系新七军一直保证粮食的正常供应,对杂牌的六十军则在基本保障供应时掺杂一些代用食品,对于保安队之类则让其“自力更生”即抢掠居民过活。
居民饥饿之时,国民党军的营团以上军官仍有酒肉供应,士兵也无人饿死。长春出现的人间惨剧,其责任自然应归于国民党军队,解放后当时长春守军主将郑洞国和长春市长尚传道的回忆录,也均不否认这一点。
在中国的历次革命战争中,在外国的各次正义战争中,对敌人占领的城市采取包围攻击或封锁的行动,都不可避免地会伤及一些无辜的百姓。如果只是顾及战区少数无辜者,而不顾战争从本质上所代表的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就否定对敌人城市发起攻击和包围,甚至以一付悲天悯人的态度夸大渲染这种难以避免的局部误伤,那么结论只能从根本上取消革命战争或任何正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