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故事:“海丝”和“陆丝”在厦门美丽邂逅
双向投资贸易方兴未艾
在厦门金龙客车公司生产基地,一辆辆白色的金龙轻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标准色卡上,这种白色被称为“北极白”,然而金龙公司的员工更习惯地称它为“埃及白”,因为这是埃及人最常用的车身颜色。
有人进行过实地调查,如果伫立在埃及首都开罗的街头,平均每分钟会有10辆金龙轻客呼啸而过。——沿着“一带一路”,金龙公司顺利进军埃及轻客市场,并突破了2.3万辆的累计销售量,在连续多年占据埃及轻客细分市场头把交椅的同时,也改变了埃及人的出行习惯。
“目前,公司已经拥有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市场,其中还包括德国、法国、荷兰等被称为‘客车发源地’的欧洲市场。”金龙客车总经理张斌说。
近年来,厦门企业借助“一带一路”,以更快的步伐走向世界市场。2016年,厦门备案对外投资项目359个,协议投资总额55.4亿美元,增长1.5倍,其中实际对外投资29.8亿美元,增长4倍。
与此同时,厦门对于外资引入的力度也不断加大。2016年,厦门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278家,合同利用外资7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2亿美元。
“在厦门的204家菲律宾企业一共实现了2.8亿美元的资本投入。”菲律宾驻厦门总领事付昕伟说,“这座城市处在‘海丝’和‘陆丝’枢纽的绝佳地理位置,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通过厦门向中国内地乃至亚欧大陆腹地发展延伸。”
人文交流促进人心相通
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旁边,透过浓密的棕榈树林看去,颇具辨识度的厦门嘉庚式建筑十分显眼,这就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国重点大学“走出去”设立的首所海外分校。
“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大学”——这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自2016年成立以来的定位。在占地共150亩的校园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马来西亚是‘一带一路’的前沿,我希望自己能够学好专业,学好语言,多了解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分校2016级学生孙敏瑜说。
从19世纪末带着货物“下南洋”,再到21世纪初带着文化和教育“下南洋”,厦门以自身的文化教育力量为中马两国的友谊搭建了新的平台。然而,这只是近年来厦门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人心相通的一个缩影。
希腊马拉松市的厦门马拉松雕塑,菲律宾宿务市由厦门赠送的消防车,日本佐世保市厦门公园里遍布的厦门市花三角梅……长年的互访和交流增进着厦门与海外友城的友谊,使得厦门元素伴随着“一带一路”漂洋过海。
在2016年年底举行的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上,厦门第五次摘得“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以人文友好交流为桥,厦门收获满满。
“今年我们还将会选择泰国的普吉府和土耳其的伊兹密尔市与厦门市结为友好城市。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厦门,把厦门元素传播到世界各地。”厦门市外事侨务办主任李啸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