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斑马线”公交已罚款1202人次
现场
西单路口晚高峰少有机动车主动礼让
7月13日19时,晚高峰已近尾声,西单路口的交通却依旧繁忙。路口四角分别站有一名交通协管员,西南角上还有一名交警执勤。
在西单路口四周的非机动车内,在停止线上均设有拉动式隔离带,地面也明确标示有非机动车的禁停区和禁驶区。
在西单路口的西北角,由北向南行驶的机动车在右转时会与非机动车发生“冲突”,此时自行车、行人与右转机动车的指示灯均为绿色。两者时有交叉,不少行人都是“瞅准时机”就从车流中挤了过去。
“不是汽车不让人,你让一个,后面溜溜都是跟着的,一个灯就过去了。”一位司机说,机动车可以礼让行人,但行人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否则就是不公平。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西单路口东北角,当交通信号灯变绿时,右转的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同时起步,车流、人流相交叉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记者观察,主动礼让行人的机动车占少数,大部分已转入路口的车辆,在人群中缓慢通过,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记者在路口观察20分钟,多次出现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与非机动车的情况,但未见到交通协管员对涉事司机进行干预,也没有制止非机动车越线停车。
按照相关法规,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遇行人通过时,应停车让行,未停车让行的,处200元罚款处罚,记3分。
“处罚并不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使交通参与者对这项规定知晓并遵守。但推行机动车礼让行人,在中国还任重道远。
一些发达国家交通文化的形成用了二十多年,而我国也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交通是一种文化,不是某个管理部门一纸规定,一次整治就能形成的,需要通过大力宣传,使人们对斑马线代表的‘尊重生命权’有更深了解,从而形成和谐的人车关系。不管这种文化形成的难度有多大,都值得每一位交通参与者努力实现。”
——交通管理专家段里仁
“在日本,汽车礼让行人早已形成一种国民公认的‘礼节’,在小学阶段,就会有相关的安全知识课程,给孩子灌输这种理念。不需要在制度上强制要求,大多人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负责。即使没有红绿灯,车也会停下来等人。在一些没有信号灯的路口,会画一条停止线,司机过路口时必须停一下,观察路口的情况再通过。在日本的交通法规中,行人的道路通行权得到完全保护,如发生交通事故,不管行人是否闯红灯,涉事车辆都负主要责任。”
——日本留学生曾野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