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代楷模”王逸平的“失败”说起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漫长的新药研制过程中,王逸平一直在努力着,努力是为了开辟新的道路;也一直在放弃着,放弃是为了当一种新药问世后必须符合“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这些铁律,因为新药研制科研人员必须要对生命负责。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所长蒋华良院士说:“做药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常熬人的。过程当中要合成几百个到几千个化合物。”而这不断合成的过程也正是一个个不断放弃的过程。蒋华良院士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王逸平研发一个新药已经十几年了,连专利都申请了,可药效评价不理想。为了新药安全,视时间如生命的他不得不选择放弃。“只有严苛,才能换来每一种新药的安全。”这个评价绝不是在否定或贬低王逸平,却恰恰相反,这是对王逸平的最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