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塑10条”征求意见
产 禁止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
据悉,全市范围内还将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农业方面,将在全市农村地区推广使用0.014毫米(含)以上地膜,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和农膜残留检测,妥善处理废弃育苗盘和节水灌溉材料等农业塑料废弃物。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治理污染:
重点场所、沿线2023年基本消除白色污染
使用环节减塑的同时,“限塑10条”还开出本市治理塑料污染的良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征求意见稿,本市将聚焦各体育场馆、旅游景区、文化设施、交通场站等四类重点场所,河道、公路、铁路、背街小巷等四类重点沿线,协同推动塑料污染治理。
分别来看,本市各体育场馆、旅游景区、文化设施、交通场站等四类重点场所将结合各自塑料废弃物的产生特点试点开展外卖餐盒和塑料包装袋、塑料饮料瓶等塑料废弃物单独回收工作,结合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或单独设置回收设施,探索适宜的回收模式,逐步推广复制,提高重点场所塑料废弃物的回收质量和比例。
河道及其沿线则将治理塑料污染纳入加强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范畴,作为“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的重要任务,在临近水源保护区、居民集中区等重点河段沿线持续开展白色污染治理,强化河道沿线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机制,从源头防止塑料废弃物污染水体。
公路沿线重点针对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等重点路段沿线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完善长效机制。铁路沿线方面,将全市铁路沿线护网或围墙内外的塑料污染治理作为铁路段长和地方段长的“双段长”重要工作职责,与清理堆放垃圾、白色污染等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加强日常巡查与问题的协调处置,提升铁路沿线环境景观水平,消除塑料污染。
在中心城区、新城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背街小巷,塑料污染治理也将会纳入“门前三包”责任制、生活垃圾分类等相关工作,落实街巷长监督督促、宣传动员、协调处置职责,有效解决背街小巷塑料污染,助力整治提升街巷环境。
这份计划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2022年,本市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塑料污染治理措施全面实施,充分发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示范引领作用;到2023年,全市重点行业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强度大幅降低,重点场所、重点沿线塑料污染基本消除,重点用塑单位报告等基础性制度基本建立;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制度全面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低塑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基本形成,努力成为国际超大型城市塑料污染治理典范。
示范带动:
党政机关率先实施更严禁限措施
征求意见稿披露,本市将以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行动为契机,将相关治理要求纳入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典范引领作用,示范带动全社会参与塑料污染治理。
其中,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单位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率先实施更加严格的塑料制品禁限、替代措施,加大对节能、节水、环保绿色产品以及循环再生办公用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减少一次性中性笔等塑料办公用品使用。机关单位食堂禁止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杯子,各类会议不得主动提供塑料瓶装饮用水和一次性塑料杯,鼓励参会人员自带饮水杯。到2022年底,85%以上的市级党政机关和75%以上的区级党政机关(处级以上)达到节约型党政机关创建要求。
孩子们在学校也将能学到更多塑料污染防治内容。据悉,本市将结合课堂教学及讲座、实践活动将塑料污染的危害、塑料污染防治等内容纳入课程;全市大中小学以绿色学校创建为契机,减少学校食堂不可降解塑料袋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餐盒的使用,在运动场馆、食堂等区域设置单独的塑料瓶及其他塑料废弃物回收设施。到2022年底,全市70%以上的学校达到绿色学校创建要求。
此外还将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等内容纳入社区绿色生活行为公约,倡导社区居民形成减塑生活方式。到2022年底,全市60%以上的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同时将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等内容纳入本市创建标准,到2022年底,全市60%以上的家庭达到创建要求。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市将发挥北京冬奥会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细化完善塑料污染治理的具体措施。对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在北京冬奥组委管理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签约酒店、服务场所,以及相关业务领域、办赛环节将严格禁止使用;在不影响赛会举办、不过度影响公众观赛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其他品类塑料制品使用;加快推进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在北京冬奥会场景应用,为本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做出示范。
监督管理:
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列入失信记录
“限塑10条”如此多的“禁限”怎样落地?后续实施中如何监管?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有何好法子?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结合实际,先期在市级党政机关、连锁超市、邮政快递、餐饮外卖、电子商务平台等领域试点建立重点用塑单位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报告制度。重点用塑单位每年应定期提交使用和处置情况报告,包括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处理情况,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减量方案制定实施情况等内容。相关部门对不履行报告责任的重点用塑单位依法进行处罚。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领域监督执法。根据征求意见稿,本市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力度,对存在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企业和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不力的责任主体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并通过公开曝光、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
与此同时,也将充分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的监督作用,对存在违反相关规定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不可降解塑料袋等行为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探索实施企业法人守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将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失信记录。
权威解答:
市民如何低塑生活?
北京“限塑10条”要来了,市民和企业该怎么操作?对此,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治理塑料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广大市民应当养成“低塑”生活习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具体包括:按需点餐、厉行节约,若有剩余或外带尽量使用自带餐盒打包,减少一次性餐盒、塑料袋使用;点外卖时尽量选择“无需餐具”,在办公场所自备餐具、水杯;
旅行住宿自备洗漱用品、拖鞋等;
旅游聚会随身携带水瓶、吸管,减少一次性塑料餐饮器具使用;
到商场超市购物时尽量自带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购物车或其他盛装器具;
快递包装尽量重复利用;
不乱扔塑料饮料瓶、塑料袋、烟头和其他塑料垃圾,随手清理身边的塑料垃圾,按生活垃圾分类要求投放;
在特殊场合下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时,尽量选择纸基或生物降解制品进行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