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和中国打过仗的非洲国家:如今成中国铁杆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首次遭遇能源短缺。自1993年起,中国由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纯进口国。伊朗愿以原油代替现汇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这本是两国经济互补双赢的最佳出路。但是,一个技术问题却成了中国进口伊朗原油的障碍。
拼多多暑假大促,升温降价,全品类暑期大促 →
当时中国的绝大多数炼油厂只能炼制中国自产的低硫油,吃不了伊朗的高硫由,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炼油厂必须增建脱硫装置,需要大量投资,更需要时间。笔者在伊朗任职的最后两年,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折冲于两国的石油公司之间,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直至1995年笔者离任,双边贸易额为超过4亿美元。这可以说是笔者任驻伊朗大使期间的一大遗憾。
令人欣慰的是,1997年之后,中国国内带脱硫装置的炼油厂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伊朗的原油滚滚流入中国市场。如今,伊朗每年向中国出口原油2700万吨,成为中国第三大能源供应国。中国的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源源不断输入伊朗,中国在伊朗建造的德黑兰地铁、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石油化工厂像一座座丰碑记载着两国的友好合作。
前景广阔
中伊关系今非昔比,当笔者近几年重访伊朗时,也由衷地感到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充满希望。中伊两国的友好关系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必将造福于两国的子孙后代。
30多年来,中伊关系之所以能经受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而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关键是有牢固的政治基础。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相似;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都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干涉对方内政,而且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都不愿受其它大国摆布。伊朗丰富的能源支援了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技术和商品也帮助了伊朗的经济发展。这正是典型的互利共赢的关系。因此,中伊关系的前景也必将更加广阔。
“今天,我正式宣布,伊朗是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是一个正义的超级大国!”面对聚集在德黑兰自由广场的数万名集会者,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又抛出了一句让人群爆发出阵阵欢呼的豪言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