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下饺子”时代来临!西太格局或将重塑
量产003型的可行性,基于三大支柱:一是产业链成熟,中国在建造福建舰过程中,已形成完整的航母配套体系,从钢板冶金到电子系统,均可自主供应;二是成本控制,小批量量产能摊薄研发费用,预计单艘建造成本可控制在50亿美元以内,远低于福特级的130亿美元;三是人才储备,持续订单能避免技术人员流失,正如052D驱逐舰在055量产后仍坚持建造,以维持产业链活力。官方暗示的“003不止一艘”,很可能指向2-4艘的建造计划,包括后续的003A或003B改进型,这些型号或在动力系统(如过渡至核动力)、甲板布局上进一步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常规动力航母并非落后代名词。美国在核动力企业号后,仍建造了4艘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因其在航率高、维护周期短,更适合高强度部署。对中国而言,西太平洋作战半径内,常规动力的续航劣势并不突出,反而能凭借高出动率形成区域威慑。003型的量产,将是中国海军走向“蓝水”的核心一步。
三、战略博弈:航母数量与西太平洋天平
航母作为“海上移动国土”,其数量直接关乎国家远洋投送能力。当前,美国凭借11艘航母维持全球霸权,但尼米兹级的老化与福特级的拖延,正使其航母力量进入“青黄不接”期。据美军报告,到2030年,其航母数量可能降至9艘以下。反观中国,若能在未来5-10年内量产3-4艘003型航母,加上现有的辽宁舰、山东舰,航母总数将达6-8艘,虽不足以全球争霸,但足以在西太平洋构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