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1来源:小鸟
贝森特口中的“12个月”,恐怕连环评报告都批不下来。
更何况,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杀手锏,从来不只是资源储量,而是技术专利与加工生态。
全球80%的稀土永磁专利掌握在中国手中,美国若要另起炉灶,至少需要五年时间重建产业链——这还没算上中国若真启动管制,全球稀土价格暴涨带来的经济冲击。
到那时,美国军火商和特斯拉第一个跳脚骂街。
三、掐脖子?中国的手其实一直放在阀门上
贝森特叫嚣“不怕中国掐脖子”,表面硬气,实则心虚。
2020年,中国颁布《出口管制法》,明确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物资”实施管制。稀土、光伏硅料、石墨、镓、锗……每一样都是美国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命门。
中国之所以未全面收紧,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是战略定力,而非战略软弱。
不妨回顾历史:
2010年钓鱼岛争端时,日本曾误判“中国不敢动用稀土反制”,结果中国暂停对日稀土出口,日本汽车、电子产业瞬间陷入混乱,最后时任首相菅直人连夜派特使求和。
今天的美国,比当年的日本更有韧性吗?
看看F-35战机因稀土短缺停飞的新闻,再看看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占比,答案不言自明。
中国始终秉持“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原则。
若美国继续在芯片、台海、南海等问题上玩火,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关键领域按下暂停键。到那时,贝森特恐怕连“12个月”的缓冲期都争取不到——美国的盟友会率先倒戈,毕竟谁都不会为了白宫的面子,赔上本国经济的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