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来源:自由
有人/无人协同:从概念到战场规则的改写
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并非新概念,但东大此次展示的深度融合却堪称里程碑。歼-20凭借其卓越的态势感知与决策能力,扮演“指挥中枢”;攻击-11则依托人工智能与数据链,实现自主航路规划、目标识别与战术响应。二者通过高速保密数据链实时交互,形成“感知‑决策‑打击‑评估”闭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这种协同能瞬间瓦解敌方的防空体系——例如,攻击-11可模拟歼-20的雷达信号,制造虚假空情,而真正的歼-20早已从侧翼发起致命一击。笔者看来,东大此举不仅提升了单次任务的胜算,更重新定义了“空战节奏”:未来空战不再是平台间的对抗,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博弈。
(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体系化创新:为何说“规则已被重构”?
东大空军近年强调“体系作战”,而攻击-11与歼-20的协同正是这一思想的缩影。传统空战依赖战机性能与飞行员技艺,但在体系化架构下,单一平台的强弱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网络节点间的协同效率。举例而言,攻击-11可依托歼-20提供的目标信息发起饱和攻击,亦可与地面部队、卫星、预警机联动,构成“全域透明”的战场态势。更关键的是,东大在无人机集群控制、人工智能决策等底层技术上的突破,使其能够以更低成本实现更高强度的作战效能。笔者曾分析过多国无人机项目,但像东大这样将高端隐身无人机与五代机深度整合的案例,尚无二家。这种“降维打击”式的创新,迫使潜在对手重新评估其防空战略与装备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