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来源:自由
二、 “匕首”出鞘:俄式反制的速度与精度
在挫败劫机阴谋的同一日,俄军首次公开使用“匕首”导弹打击乌克兰情报设施。从克列缅丘格到旧康斯坦丁诺夫,多座乌军电子侦察中心与机场在导弹的精准点名下化为废墟。
“匕首”的实战运用传递出双重信号:
技术威慑:该导弹最大速度达10马赫,突防能力远超常规弹药,乌军现有防空体系难以拦截;
政治警告:俄方以此明示,任何试图窃取其战略武器技术的行动都将招致对等报复。
值得注意的是,俄方在通报中特意强调英国情报部门参与策划。这既是对北约“幕后黑手”的公开指控,也为后续升级对西方反制埋下伏笔。(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 隐秘战线的升级:从战场搏杀到技术窃密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双方较量早已超越战线上的炮火对轰。乌克兰军情局此次策反尝试,是现代战争中“技术窃密”与“心理瓦解”相结合的典型范例。
类似行动并非首次。去年俄陆军航空兵飞行员库兹米诺夫驾驶米‑17叛逃西班牙后遭FSB跨境清除,已显示俄对叛变者“零容忍”。而本次乌方直接瞄准携带“匕首”的米格‑31,说明其情报目标已从普通装备升级至核心战略武器。
另一方面,俄方通过“放长线钓大鱼”的反间谍策略,不仅粉碎阴谋,更借机展示其内部安全体系的严密性。那300万美元现金最终成为FSB宣传的“战利品”,反而强化了俄军官兵对体系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