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与以色列或冲突,以军碰上了硬骨头

2025-09-22 来源:自由

二、安卡拉的雷霆反应:导弹亮剑与“北约占位沉默”

土耳其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狠——48小时内,土军公开演练部署B-611地对地导弹系统。该导弹射程400公里,改进型可携带480公斤弹头,精准覆盖塞浦路斯全境及以色列海法港。更值得玩味的是,土方特意强调演练位置在梅尔辛省,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摆出“以牙还牙”的姿态。

北约对此事的沉默却异常刺眼。按理说,盟国领土(塞浦路斯)出现军事对峙,北约应迅速调停,但现实是:美英德法集体“技术性静音”。笔者分析,根源在于两大僵局:

能源管道困局:东地中海天然气管道项目(EastMed)原计划经塞浦路斯、希腊向欧输气,但土耳其坚持要求管线经过其专属经济区,遭以色列与欧盟强硬拒绝。

北约内部分歧:土耳其购买俄制S-400后与美交恶,美国一度将土踢出F-35项目;而以色列虽是北约“域外伙伴”,却享有情报共享特权。这种双重标准让北约调解机制近乎瘫痪。

三、从加沙到地中海:冲突升级的“双线逻辑”

表面看,以土对峙是突发性军事摩擦,但笔者梳理时间线发现:两国早已在“加沙-地中海”双战场暗斗多时。

加沙方向:以色列今年持续打击哈马斯,土耳其则高调谴责并以人道救援名义向加沙输送物资,双方代理战争愈演愈烈;

海权方向:两国均声称对东地中海油气资源拥有主权,以色列联合希腊、塞浦路斯划设专属经济区,土耳其则派钻井船强硬进入争议海域。

此次塞浦路斯部署事件,实则是两条战线交汇的爆炸点——以色列用雷达罩划出“情报禁区”,土耳其用导弹射程回应“海权红线”。而北约的沉默,等同于默许双方以实力划定新边界。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