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5 来源:占豪
与此同时,中国的政治优势还体现在画大同心圆的能力上。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找到最大的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这种“同心圆”治理模式,既保证了核心的坚强有力,又尽可能扩大了团结面,增强了社会包容性,从而把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最终融汇到了全球大国竞争之中,也使得我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取得新的优势。此时此刻,生在华夏,自豪油然而生!
三、改革释放发展动能:全社会持续创新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汇聚磅礴伟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中国不断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释放社会创造活力。我们今天能有这么大的发展成就,和改革开放后整个国家社会的集体创造力是密不可分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克难,民生领域改革精准发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数据,“十四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2022年已达到2.55%,基础研究经费占比稳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上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6.3万家,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达26个,位居世界第一。而这一切,都源于改革释放出来的发展红利。
改革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重构。据权威媒体报道,截至2024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扩容至21个,覆盖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同时,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2023年已压减至31项,关税总水平降至7.4%。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开放倒逼改革、改革促进开放的良性循环,正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中国改革最深刻的逻辑,在于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中的关键职能。这种制度优势,在应对世纪疫情冲击、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站在“十五五”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改革已从早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升级为“顶层设计+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双向奔赴。当14亿中国人民的智慧被制度通道充分激活,当数百万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在政策沃土上竞相迸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必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