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来源:小鸟
三、背后棋局:民企“造弹”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杀招是体系
但战友们别光盯着弹体!高超音速武器的核心从来不是“飞得快”,而是“看得见、指得准、打得到”。射程1300公里的导弹,需要天基卫星、空中无人机、地面侦测站组成的全域态势感知网支撑。这意味着:
民企只是“出题人”:凌空天行造出了矛,但用矛的必须是体系化军队。未来战争是“云打仗”——数据链共享、跨域协同,民企提供模块化武器,军队注入作战灵魂。
军民融合的深水区:此前民企多造无人机、雷达,如今直接涉足高超音速领域,说明国家已放开核心技术的“民转军”通道。下一步,或许会有民企卫星组网、量子通信下放,这才是真正的战争潜力。
四、中美对比:硅谷“PPT导弹” vs 中国“务实工程”
看看美国硅谷的“高超音速创业明星”:洛马“暗鹰”屡次试射失败,初创公司“红绿狼”(指Hermeus等企业)还在用二手发动机拼原型机。而中国民企已拿出可实弹测试的成品!差异根源在于:
中国民企扎根制造业:凌空天行团队多有航天院所背景,技术路径务实,从火箭回收试验到高超音速飞行器,一步一个脚印。
美国陷入“互联网思维”:硅谷热衷融资炒作概念,却缺乏工程化能力。就像网友吐槽:“他们连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药柱都浇不明白!”
(本文由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