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1 来源:占豪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核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特朗普为何还要拿“中国威胁”当借口?答案只有一个——转移矛盾,掩盖失败。他在稀土战场上的困境已成定局:从2018年发动贸易战至今,七年过去,美国不仅没能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反而因芯片制裁导致本国军工生产频频“断供”。虽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尚未公开证实具体影响数据,但多家权威媒体援引美国国防部内部文件指出,稀土短缺确实对F-35项目和爱国者导弹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延迟与良品率下降。这种切肤之痛,岂是几句“脱钩断链”的口号能解决的?
于是,特朗普只能把戏台搬到核试验场上。重启核试验,成本有多高?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AS)2025年10月测算:单次地下核爆试验直接成本1.32亿至1.46亿美元,若计入设备重启、人员培训、环境监测等间接费用,总额将突破3亿美元。更致命的是,内华达试验场已荒废33年,钻井平台锈蚀、传感器失效、数据采集系统瘫痪,想恢复运作至少需24个月——这还是理想状态。现实是,负责核试验的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正因联邦政府停摆而强制休假,连日常维护都捉襟见肘,何谈“立即重启”?
但特朗普不在乎成本,他在乎的是“表演效果”。通过渲染“中俄核威胁”,他既能安抚国内军工复合体(毕竟核试验订单能养活一票承包商),又能给选民塑造“强硬领袖”人设,还能倒逼国会批准天价军费——可谓一箭三雕。可惜,这套把戏骗不了明白人。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第一时间戳穿:“特朗普混淆了核动力武器测试与核爆炸试验,这是基本概念错误。”更狠的是普京的潜台词:“谁先炸,俄罗斯必跟进。”这话不是虚言,俄方已在2025年10月完成“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第7次无核化试飞,并明确表示“若CTBT框架崩溃,俄方保留一切应对权利”。
这才是最危险的连锁反应。一旦美国撕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尽管未正式批准,但已遵守33年),等于亲手拆掉全球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印度会不会重启?朝鲜会不会效仿?伊朗会不会加速?日本、韩国、沙特会不会趁机“拥核自保”?届时,世界将重回“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的丛林法则,而美国恰恰是这套法则的最大输家——因为它的霸权根基,本就建立在“规则制定者”的道义优势上。现在自己掀桌子,等于自废武功。更讽刺的是,乱局一起,最先遭殃的反而是美国自己。全球供应链将进一步碎片化,美元信用加速崩塌,盟友体系土崩瓦解。欧洲会容忍家门口部署更多战术核弹吗?中东会坐视以色列借机扩军吗?拉美国家会放任美国在加勒比海搞“二次古巴导弹危机”吗?当所有人都开始“以牙还牙”,美国那点核优势,根本挡不住多米诺骨牌式的地缘反噬。更重要是,把中国逼急了,也玩一下,以现在工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恐怕没有比中国更强的了,到时候美国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