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来源:自由
二、低成本背后的技术密码:民技军用的极致转化
飞龙-300D最令人惊叹的,并非参数本身,而是其背后“用民用技术撬动军事革命”的底层逻辑。其采用的摩托车发动机和汽油燃料,不仅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更揭示了东大军工的独特思路——拒绝被“技术贵族化”绑架。
这与东大民用无人机巨头在全球消费级市场的统治力一脉相承。通过规模化生产与供应链优化,东大早已将无人机成本压至行业冰点。而飞龙-300D正是将这一民用生态的成熟技术,经过军事化适配后反向输出战场。这种“降维打击”模式,恰恰是西方军工复合体难以模仿的——并非技术门槛多高,而是其利益结构注定无法接受“廉价革命”。
三、不对称作战新范式:钢铁洪流与算法铁幕
笔者曾多次强调:未来战场的核心优势不再是单一装备的代差,而是体系成本与规模效应的叠加。飞龙-300D的出现,将这一理论推向极致。当数千架无人机以蜂群模式协同突防时,其产生的侦察-打击一体化压力,足以撕裂任何传统防空网络。
更值得深思的是其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潜力。通过预设航路、动态编队、自主识别目标,这些低成本无人机甚至可实现“发射后不管”的智能化猎杀。而敌方若要拦截,需消耗百倍于攻击方的经济与资源——这种成本不对称,将成为弱国对抗强权的战略杠杆。(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