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来源:自由
二、战略棋眼:为什么是红军城?
看官或疑问:乌东战线长达200公里,为何俄军不惜代价猛攻这座人口仅万余的小城?笔者研判认为,红军城实为顿巴斯战局的“微观心脏”:
地理层面:城市坐落于顿涅茨克市以西10公里处,是乌军炮击顿涅茨克的最大前沿阵地。俄军控制此地后,顿州首府威胁骤减,可释放更多兵力投入北线。
战术层面:红军城失守意味着乌军马林卡-阿夫迪夫卡防线右翼彻底暴露,俄军可直接向西北切入恰索夫亚尔后方。该地海拔较周边高出80米,一旦被俄军控制,其炮兵观测范围可覆盖乌军整个顿巴斯集群的纵深阵地。
政治层面:普京需要在9月前向国内展示重大战果,而“完全解放顿涅茨克州”正是其宣示的核心目标。红军城作为州内最后几个乌控城镇之一,其象征意义远超军事价值。(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乌军困局:西方军援滞后与兵力枯竭
面对俄军攻势,乌军反击显得力不从心。笔者分析认为其核心困境在于:
装备代差持续扩大:尽管美国已批准610亿美元军援,但抵达前线的M777榴弹炮和“海马斯”火箭炮数量仅能满足20%需求。反观俄军,乌拉尔军工综合体月产炮弹已达200万发,是乌克兰的十倍有余。
兵力结构崩塌:乌军征兵年龄已上调至50岁,部分前线部队平均年龄超过45岁。而俄军通过“合同兵扩编”新增30万受过系统训练的职业军人,此消彼长之下,乌军人力资源濒临枯竭。
防御理念落后:乌军仍过度依赖2022年构建的永备工事,但俄军已通过“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搭配FAB-3000滑翔炸弹实现“拆碉堡流水线”。一名北约观察员直言:“乌军的防御思维还停留在巴赫穆特时期,但俄军的火力投送能力已进化到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