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来源:自由
(二)长春航展的“低语惊雷”:歼-35A与LD-8A的战术革命
9月的长春天空,一架深灰色歼-35A翼下挂载的棱形弹体引发外界瞩目——LD-8A反辐射导弹的首次公开搭配,堪称本届航展最值得咀嚼的细节。笔者观察到,该组合绝非简单“战机+导弹”的物理叠加,而是东大隐身战机防空压制(SEAD)能力正式超越美国的标志性事件。
传统SEAD任务需依赖电子战飞机伴航或非隐身平台冒险突防,但歼-35A凭借全域隐身特性,可孤身潜入敌方防空网核心区。LD-8A作为新一代反辐射导弹,不仅具备频谱记忆和智能频跳追踪能力,更关键的是其兼容内置弹舱设计。这意味着歼-35A无需外挂牺牲隐身性,即能携带至少两枚LD-8A执行“隐身猎杀”任务。对比美军现役AGM-88G仍需F/A-18E/F或EA-18G等非隐身平台发射,东大方案显然更契合未来高强度对抗环境。(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全域作战新范式:从“破盾”到“控场”
笔者曾提出“隐身战机SEAD任务三级跳”理论:第一级依赖外部电子支援,第二级实现平台自主侦打,第三级则升级为“隐身节点+智能弹药”的体系化控场。歼-35A+LD-8A的组合,正是跃向第三级的关键一步。
其恐怖之处在于:当敌方雷达开机即遭定位摧毁,关机则被光学/红外传感器持续追踪,战场的电磁主动权将彻底易主。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东大借此构建起“隐身穿透-电磁窒息-精准拔点”的全域作战链条:歼-20踹门清扫高空威胁,歼-35A挂载LD-8A猎杀地面雷达,随后民用无人机群实施蜂群侦察或补刀打击——这种多维度、非对称的打击模式,已重新定义现代空战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