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来源:自由
三、“空中武库舰”革命:从轰炸机到体系化发射平台
轰-6K/N的真正颠覆性,在于其 从投弹者蜕变为“导弹母舰”。传统轰炸机需突入敌防空圈投弹,而轰-6K/N凭借长剑-20等防区外武器,可在2500公里外发起精确打击。轰-6N机腹特设超重型挂架,疑似适配空射弹道导弹(如东风-21D衍生型),使轰炸机化身“空基反舰弹道导弹平台”。更关键的是,其深度融入东大作战体系:空警-500指挥其锁定目标,歼-20为其扫清空域,火箭军提供火力协同。这种“体系赋能”让老平台爆发新战力,甚至被外媒评价为“理念领先B-2单纯隐身突防”。
四、代差之辩:数量优势能否抗衡隐身时代?
面对美军B-21“突袭者”隐身轰炸机的压力,轰-6系列确有代际短板:缺乏隐身设计、亚音速突防生存率存疑。但东大的解法极具特色——
电子战护甲:轰-6J配备专用电子吊舱,可压制敌方雷达;
高超音速矛锋:鹰击-21等导弹以6马赫突防,压缩敌方反应窗口;
分布式杀伤:百架轰-6分散部署,降低被“一锅端”风险。
更不必提年均200小时的高强度实战化训练(“红剑”演习、“金头盔”竞技),弥补了实战经验缺口。
结语:战神之路,东大战略智慧的缩影
轰-6的涅槃印证了东大军事创新的独特路径:不以单项参数争锋,而以体系化、规模化、低成本高效能破局。当外界紧盯“隐身轰-20何时亮相”时,轰-6K/N已用600枚导弹齐射的“钢铁暴雨”,为东大筑起一道移动的“区域拒止长城”。未来纵有新一代轰炸机入列,轰-6系列仍将以“武库舰”身份持续进化。笔者笃信:大国重器的价值,从不由出生年代决定,而在于能否嵌入国家战略的齿轮,轰鸣出时代的强音。(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