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华创纪录,东方亮起新曙光

2025-09-05 来源:自由

能源王牌:管道血脉贯通,500亿方天然气改写全球能源版图

看官们,能源合作始终是中俄关系的压舱石,而此次普京访华,将这块基石浇筑得更加坚实。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式敲定,年输气量从原计划大幅提升至500亿立方米,经济价值高达300亿美元。这条管道从俄罗斯经蒙古直抵东大东北,不仅为俄提供了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更让东大在西方技术封锁下,确保了能源供应的“生命线”。 更关键的是,双方还签署了西伯利亚力量1号和远东管道的扩容协议,形成了一张覆盖北极至远东的能源网络。这绝非简单的商业交易——当欧洲在制裁中颤抖时,俄罗斯正将战略重心彻底东移,亚洲已成为全球能源需求的新中心。 笔者分析,此举如同在欧亚大陆埋下一条“地缘血管”: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流,不仅冲垮了西方对俄的能源围堵,更让东大构建起自主可控的能源安全体系。未来,任何试图切断这条命脉的制裁,都将沦为笑谈。(本文由AI辅助生成)

经济王牌:本币结算超90%,去美元化筑起“金融不冻港”

看官们,如果说能源是硬实力,那么经济合作便是软刀锋。普京此行最震撼的一击,莫过于中俄本币结算比例飙升至95%以上,彻底摆脱美元枷锁。这一突破并非一朝一夕: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俄方就呼吁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但西方霸权如影随形。 如今,在西方制裁的倒逼下,中俄贸易额已突破2400亿美元,占俄罗斯GDP的九分之一,人民币在俄外汇储备中占比更达45%。 看官们细想,这90%以上的本币结算意味着什么?它简化了支付体系,降低了汇率风险,更在边境贸易中形成“人民币-卢布”双轨制,让东大成为俄罗斯真正的“经济避风港”。 笔者观察到,这种去美元化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战略宣言——当白宫挥舞金融大棒时,中俄正共建一座“货币不冻港”,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独立于霸权的替代路径。未来,数字货币与区域支付系统的深化,或将彻底改写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