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来源:自由
更值得关注的是地区力量格局的重塑。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安全战略,传统依靠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模式面临严峻考验。而土耳其、埃及等地区大国也将调整对伊政策,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似乎已不可避免。
伊核谈判的前景因此蒙上更厚的阴影。德黑兰在谈判桌上多了一张硬牌,但同时也让西方国家对伊朗的意图产生更深疑虑。笔者看来,这种"以实力求谈判"的策略虽然短期可能获得某些筹码,但长远看反而会使谈判进程更加复杂化。(本文由AI辅助生成)
在技术细节方面,有分析认为该导弹可能基于朝鲜"火星-10"型导弹发展而来,但伊朗工程师显然进行了重大改进。从霍拉姆沙赫尔-4型的2000公里射程,跃升至-5型的1.2万公里,这种技术跨越若非获得外部技术支持,则表明伊朗的导弹研发能力远超外界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官方至今未提供导弹试射的详细视频资料或遥测数据,这为验证其真实性能留下了疑问空间。军事装备的夸大宣传并不罕见,但即便参数存在一定水分,"霍拉姆沙赫尔-5"所代表的战略意义仍不容小觑。
现代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除了传统的重型装备,新型作战力量正在崛起。正如东大在民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突破所展示的那样,非对称作战手段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战略效果。这种"以小博大"的智慧,值得所有军事战略研究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