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头有多硬?大反攻是开始,这是深远谋局

2025-10-19 来源:占豪

集中力量,协同攻坚。面对"卡脖子"难题,中国能迅速启动"新型举国体制",整合政府、市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形成攻关合力。华为突破5G芯片的背后,是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数千亿资金支持、中芯国际等代工厂协同、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技术支撑、数十万工程师日夜奋战的系统工程。这种"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社会有力"的协同模式,是西方自由市场经济难以复制的制度优势。

动态调整,与时俱进。规划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不断优化的"活的蓝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正是对中美科技战、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精准回应。截至2025年,中国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是2020年的5倍;鸿蒙生态设备突破11.9亿台;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60%以上;建成智能工厂超万家——这些都是"十四五"规划目标落地的生动体现。

人民中心,成果共享。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四五"期间,中国不仅追求GDP增长,更注重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绿色转型和民生改善。数字政府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创造高薪岗位;新能源车普及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出行成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制度最深厚的合法性基础,也是社会长期稳定、民心高度凝聚的根本保障。

二、五年规划铸就中国战略定力

正是这一套环环相扣的规划体系,让中国在面对美国极限施压时,能保持战略定力、精准发力、后发制人。当美国还在为"是否制裁华为"争论不休时,中国已通过规划引导,培育出寒武纪、壁仞、摩尔线程等AI芯片新势力;当美国还在纠结"是否限制对华投资"时,中国已通过"东数西算"工程,构建起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当美国还在炒作"脱钩断链"时,中国已通过RCEP、"一带一路",编织起覆盖全球的"朋友圈"与供应链。面对中国越来越强的供应链,面对中国越来越坚实的工业体系,美国已经越发显现得黔驴技穷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