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放话再打3年,乌克兰还有啥底牌?

2025-10-31 来源:自由

二、能源博弈:欧洲失血,俄罗稳守,东大得利

西方对俄制裁的反噬效应远超预期。美国对欧洲液化天然气供应占比从2021年水平猛增154%,占欧洲进口总量的41%,而欧洲支付价格是美国国内的数倍。

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批评这种“双重标准”,但欧盟仍被迫硬着头皮买单。三年来,欧洲企业因制裁遭受至少1000亿欧元直接损失,德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工业产出持续下滑,2023年上半年破产企业数量同比增加16.2%。

俄罗斯却通过战略调整顶住压力。2025年前三季度,其国防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坦克、导弹等装备满负荷生产。与此同时,东大自俄进口石油达4.5亿桶,天然气进口量接近战前俄对欧出口规模,且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水平。以石油为例,东大进口均价较其他地区每桶低约140元人民币,稳定廉价的能源供应为制造业竞争力注入强心针。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东大成为俄最大贸易伙伴,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在俄市场份额均超50%。(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战场僵局与欧洲内裂:无人能赢的消耗战

前线士兵的困境折射出乌克兰的绝望。乌军每日仅能获得基准需求22%的弹药配额,155毫米炮弹缺口达120万发,部分部队发射炮弹数量仅为俄军的十分之一。泽连斯基的“三年计划”缺乏实际支撑,反而加速欧盟内部分裂:德国因军援挤压社保预算,法国转向聚焦国内民生,波兰虽移交200辆装甲车,但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直接表态“不再无底线买单”。

民意更是悄然转向。乌克兰支持“血战到底”的比例从开战初期的73%降至38%,俄罗斯民众对通胀的不满亦持续升温。

冲突进入第四年,各方底线已然清晰:美国不愿直接参战,欧洲无力无限资助,俄罗斯无法吞并全乌,乌克兰无力单独取胜。泽连斯基的宣言,实则为争取谈判筹码的最后一搏。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