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3 来源:自由
二、国内选情:共和党撕裂下的算计
特朗普的模糊表态,首先服务于国内政治生态。共和党内部分裂为“强硬援乌派”与“美国优先派”,前者要求强势压制俄罗斯,后者反对无底洞式军援。
战斧导弹议题恰好成为两派诉求的平衡支点:
对强硬派,释放“可能提供”的信号展示对俄强硬;
对孤立派,强调“未认真考虑”避免承诺负担。
这种策略与2024大选周期深度绑定。特朗普一方面需要军工复合体支持,另一方面不得触怒保守派选民厌战情绪。用战略模糊换取政治腾挪空间,正是其高明之处。(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对俄博弈:红线与筹码的双人舞
克里姆林宫早已划出红线:远程攻击俄本土目标可能引发“不可预测升级”。但美俄所谓的“红线”,实则是动态博弈的谈判筹码。
笔者注意到,美国始终通过武器性能调控冲突烈度:
海马斯火箭炮射程70公里→打击前线后勤;
ATACMS导弹300公里→覆盖克里米亚;
若战斧部署,则俄黑海舰队、克里米亚基地均入射程。
这种“分阶段突破红线”的策略,既避免突然摊牌,又持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特朗普的“未认真考虑”,实则为俄美预留幕后交易余地——或许正以此换取俄方在能源、选举干预等议题上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