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斗争、走正道,国运方能接踵而至

2025-11-03 来源:共产主义之家 来源:张志敏

除了稀土,中国在重金属材料、超硬材料、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制药原材料、新能源技术等领域也都具备全球领先优势。这些优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人民通过勤劳和智慧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我们测出了世界不敢和中国脱钩,因此,美国想让中国明白俄乌战争后俄罗斯遭遇的国际制裁对中国的危害,让中国不敢对台湾动武也就变成狐假虎威了,创造这个成语的中国是不会上当的,一旦中国版图完整了,美国的岛链就不再有作用,对中国无奈的美国真的会无可奈何花落去。

四、人民币国际化:美元霸权的掘墓人

美元霸权一直是美国维持全球霸主地位的核心支柱,也是以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的gdp超过美国,可中国实力还不能超越美国的根本,因为美元霸权能够让美国免费使用世界资源和财富。然而,近年来的一系列国际事件正在加速美元霸权的瓦解,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其背后重要的推手是美国。

拜登引爆了俄乌战争,俄乌战争后,美西方将俄罗斯踢出美元结算体系,反而促使俄罗斯全面转向人民币结算。这种“去美元化”效应如多米诺骨牌般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美元的替代品。因为世界各国都认为自己不如俄罗斯,可俄罗斯都这样被美西方无底线针对,所以必须寻求脱离美元结算和美元资产,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今后财产安全。

美国打击东南亚电诈、没收150亿美元比特币的事件,更让全球资本意识到:在危机时刻,美国会毫不犹豫地没收他国资产。这种信任危机对比特币等与美元挂钩的资产造成了致命打击,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历史性机遇。比特币本来就是美国主导的,吸引世界资本避险的一个平台,过去的神话是,谁也无法从比特币主人手中抢过比特币,而比特币又能很好的把黑钱洗白,可如今,美国把这个神话打破了,大家认识到,只要美国愿意,刹那间比特币就跑到美国手中了,从此以后大家还会相信比特币?

荷兰没收安世半导体的事件则从另一个角度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通过一套组合拳反击,迫使欧洲车企使用人民币购买安世半导体芯片。由于这些芯片具有不可替代性,欧洲车企不得不接受这一条件。这一案例生动表明,中国的技术优势正在转化为金融话语权。科技赋能的产品就是大宗商品,一旦多数大宗商品和人民币结算锚定,美元霸权就式微了,人民币的地位将超越美元。

五、战略定力:在结构性矛盾中把握机遇

当前国际格局的核心特征是美国主导的旧秩序与中国崛起的新动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面对这一矛盾,中国的战略选择彰显了东方智慧。

与历史上大国争霸的路径不同,中国没有选择军事冒险,而是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合作。这种选择并非软弱,而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今天的中国制造业已能够媲美整个美西方,但中国没有像历史上的德国、日本那样走军事扩张、冒险的老路。

美国的困境在于,它既无法在现有体系内遏制中国,又无力建立一个新的、排挤中国的国际体系。更关键的是,全球产业链已经与中国深度绑定,强行“脱钩”只会让美国自己承受更大损失。

俄乌战争的持续胶着、中东局势的复杂化,都在客观上为中国创造了战略机遇期。这些冲突消耗了美国的战略资源,分散了其注意力,同时让更多国家认识到中国作为稳定力量的重要性。

六、斗争精神:从抗美援朝到芯片突围

回顾历史,中国的国运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艰苦斗争争取来的。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立国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了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打出了国威军威,为后续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那一代人的敢于斗争,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今天的芯片之争、科技之争,本质上是新时代的“上甘岭战役”。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在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这种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够屡次在危难中奋起的根本原因。

与中国的坚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的遭遇。印度原本被美西方寄予厚望,被视为制衡中国的重要棋子。然而,在印巴空战失利后,美国迅速对印度加征50%关税,这也让印度的制造没有成本优势,这样就导致印度外资大量撤离,发展势头严重受挫。这一案例从反面证明:没有自主能力和斗争意志,即使手握“好牌”也会打成烂局。确实,中国让美国低头和印度面对美国出手毫无办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图片由AI辅助生成)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