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8 来源:生死熟虑
另外美国这个时候撤出,还卖给了中国一个人情,既表明美国不支持日本挑衅,还展示了一把武力,表明美国在日本有手段,随时可以再部署回来。
所以我们看到,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想要做什么,关键都得看美国的颜色,当然也不排除美日演双簧。
除了演双簧,日本挑衅中国也有在亚太拉拢人心的意思。中国台湾省的一项民调显示,台湾当地人普遍认为美国现在不靠谱,尤其在乌克兰战争后,乌克兰的悲惨遭遇让台湾省感到寒心,认为美国在关键时刻极有可能抛弃台湾,靠不住。
但是台湾当地人对日本反而更有信任,认为日本一定会帮助台湾,这也是高市想要通过挑事来赢取人心的一部分。
但日媒分析,真正事态发展到那一步,日本无论是站位还是行动,都必须完全与美国协调一致,根本不可能单独承担介入的压力。
美国这个时候撤走堤丰系统,就是在清楚地表明这一套背后的运转逻辑,告诉台湾省民众和亚太地区,谁才是日本背后的实力来源。
实力的来源
说到实力的来源,那自然是经济和科技。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不过美国人不这么认为。
美国的外交事务杂志又发表了一篇没头没脑的文章,文章的主要意思是批判中美贸易战。
它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论述,认为贸易战方法不对,贸易战的根源,是因为中国通过补贴政策,把国内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通过全球贸易,给输出到国外了,这样就让全球国家都替中国的国内政策买单。
它这个理论乍一听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它还举例子说,当年欧债危机,其根源不只是希腊、西班牙等欧洲南部国家经济不行,主要是因为它们加入了欧盟大市场,但是这个市场里面德国的经济竞争力太强,导致德国的产能挤占了希腊西班牙,所以造成了危机,也就是说根源在于德国。
如果硬要这么说也对。确实德国的经济竞争力太强了。
确实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太强了,其他国家都很难与中国竞争。但这个竞争力强,本身是市场和经济行为啊,不是因为什么补贴政策。
如果靠补贴就能行,美国怎么不补贴?或者说,美国补贴的新能源和科技产业还少吗?尤其是,美国是靠着印美元来补贴自己的产业,美国的成本才是全世界分担。美国的通胀,从来都是向全世界输出,但是外交事务对美国自己的问题完全视而不见。
外交事务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让美国重新组建一个贸易联盟,加入联盟的国家必须遵守美国制定的规则,这样别人就不能输出自己的产能了。
如果美国一定要把别人的竞争优势,说成是别人利用规则,那美国永远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更无法解决自己国家和经济存在的问题。
我们任何一个中国人,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中国经济的这种效率,是任何西方国家经济体都比不上的。它源于中国文化里对灵活变通的这种理解。
除了灵活变通,中国人有长远思维,有大局观,所以中国哪怕在最艰难的时期,依然瞄准的是科技上的自立自强,向产业链科技链上游攀登。
向下中国扎根于无数的细分领域和行业,把一个打火机的贸易做到极致,向上中国攻克了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最顶尖的科技,这样的中国,绝不是靠什么补贴政策就能补出来的。
即使要补贴,中国哪来这么多钱补贴?还不是打螺丝一分钱一分钱积攒起来,最后才有钱去搞科技研发,去培养科技产业?难道这些赚钱的行业,只能西方国家来做?
所以说到底,中国经济和科技的成功,它是中国文化和科技经济实力的充分结合。而一旦中国在这种结合中取得优势,那么这种优势还会迅速放大。这个时期,也将慢慢来临。(图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