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记重拳打醒欧洲,冯德莱恩对华紧急刹车

2025-11-18 来源:小鸟

二、欧盟的“温和面具”:为何冯德莱恩突然学会“好好说话”?

《南华早报》曝光的欧盟内部指令,看似是外交礼仪的常规调整,实则是地缘政治恐惧的具象化。当冯德莱恩要求下属用“更温和措辞”对待中国时,她脑海中必然闪过高市早苗被内外夹击的画面。但欧盟的“礼貌”,本质上源于对现实利益的精准算计——此刻的欧洲,正像抓住救命稻草般紧握与中国谈判的稀土供应协议。

稀土是什么?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战斗机发动机、电动汽车电池、半导体芯片的命门。欧盟国家囤积的稀土库存仅能维持90天生产,而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精炼产能。当荷兰政府公然抢劫中资安世半导体时,欧盟应该料到:中国完全有能力让欧洲的汽车生产线沦为废铁堆,让“欧洲制造”战略彻底搁浅。冯德莱恩的“温和令”,不过是赶在谈判桌前提前佩戴的防冲击头盔。

三、软硬两手:欧盟对华战略的“精神分裂症”

然而,欧盟的“温和”始终裹挟着战略精分。一边对稀土进口卑躬屈膝,另一边却持续推动封杀华为5G、绞杀中国跨境电商的狠招。这种矛盾源于欧盟对华传统的“三重人格”:经济上吸血中国市场,政治上跪舔美国指挥棒,安全上恐惧中国反制。

科技围剿:欧盟以“网络安全”为名排除华为,实则配合美国科技战,却忽略了中国6G专利已占全球40%的残酷现实;

贸易暗箭: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免税的政策,表面是税收公平,实则是针对希音、TEMU等中国电商的精准狙击;

能源依附:一边批判中国“胁迫外交”,一边偷偷用欧元结算俄罗斯能源交易——这种双标操作,中国外交部早就用“厚脸皮”三个字钉在了耻辱柱上。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