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出口新突破,苏57交付北非强国

2025-11-20 来源:自由

二、沙特采购48架F‑35:美国的战略捆绑

几乎在同一时间,沙特向美国提出的48架F‑35A采购请求已通过美国防部初步审批,只待最终签署。这笔交易不仅是军售,更是美国对沙特的安全捆绑。沙特虽然有钱,但长期以来美国因以色列的“军事质量优势”政策而未向其开放F‑35。如今态度转变,背后是美沙关系在伊朗威胁、也门冲突等地区局势下的重新校准。

F‑35的出口并非单纯的技术优势,而是政治、体系、后勤的全套绑定。沙特若拿到F‑35,其整个空军的指挥、情报、训练、维护都将更深地嵌入美军体系。这对东大而言是一个警示:高端战机的出口从来不只是“性能价比”的问题,而是战略信任与体系兼容的考验。(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东大隐身战机的机会在哪里?

面对美俄的先行占位,东大的隐身战机(歼‑20未开放出口,歼‑35/FC‑31仍在完善)是否还有机会?笔者认为机会仍在,但需要从三个维度寻找突破口。

1. 客户分层:避开美俄的“高端战场”‍

美俄的五代机目前主要流向地缘政治紧张、预算充足的国家(如沙特、阿尔及利亚)。东大可转向那些需要隐身能力但预算有限、且不愿被西方体系绑定的客户。例如东南亚、中亚、部分非洲国家。这些国家买不起F‑35,也不愿完全依赖俄罗斯,东大的歼‑35(若定价在8000万至1亿美元)将具备竞争力。

2. 体系输出:不单卖飞机,卖“作战体系”‍

东大已在无人机、预警机、数据链等领域形成自主体系。若能以“隐身战机+民用无人机侦察+数据链+地面防空”打包出口,将为客户提供完整区域防空/突击解决方案。这正是美俄难以提供的灵活性——他们更习惯让客户适应自己的体系。

3. 政策与售后:打破“用不起”魔咒

西方战机售后常伴随政治条件与天价维护费。东大若能提供更灵活的支付方式(本币互换、资源抵款)、本土化维护培训、不受政治断供威胁的备件保障,将极大提升吸引力。此前东大的VT‑4坦克、枭龙战机正是凭借这些优势在非洲、东南亚打开市场。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