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与特朗普受挫后,日本及高市早苗仍执意对华强硬?

2025-11-20 来源:共产主义之家 来源:张志敏

此外,中国在应对过程中,也灵活运用了从美国那里学到的策略,包括在一定范围内行使“长臂管辖”以保护自身技术和经济利益。这使得特朗普政府意识到,若一味强硬,美国自身的高科技产业链和国防生产能力将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一个无法稳定获得关键原材料和部件的美国,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基石将被动摇。因此,经过多轮较量,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面对现实,寻求与中国达成阶段性妥协。其近期韩国之行,以及缺席APEC领导人会议等行为,都被外界解读为美国在权衡利弊后,被迫进行战略收缩与调整的信号。

一个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一位以“交易的艺术”和强势姿态著称的总统,最终在对华博弈中未能占到便宜,反而在某些领域被迫低头——这本应成为一个鲜明的案例,警示那些实力远逊于美国的国家,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轻举妄动可能带来的后果。

二、 高市早苗的冒进与中国的强硬反制

然而,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在于,并非所有行为体都会从他人的教训中汲取经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后,迅速在涉华议题上展现出比其前任更为激进的立场,尤其在中国内政问题上发出严重错误言论,公然干涉中国主权。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挑战中国核心利益中最敏感、最不可触碰的部分,突破了中方一再划定的红线。

面对如此挑衅,中方的反应是迅速且坚决的。中国军方及相关官方机构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厉警告,明确指出这种行为将被视为“侵略”,并警示“全日本都将成为战场”。这样的表述,其严厉程度甚至超过了中国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以及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历史关键时期发出的声音。这清晰地表明,中国已将日方的此类行径提升至关乎国家生存与发展根本利益的高度,并做好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回击的充分准备。中国现在拥有攻击日本本土的能力,也是以往历届中日战争所不具有的,美国和苏联攻入日本本土,让日本对它们就很老实。

相比于美国,中国在处理对日关系时,手中握有更多、更具主动性的牌。这既源于现实的国家实力对比,也根植于特殊的历史与国际法理框架。

三、 中国对日战略优势:历史法理、现实手段与潜在联盟

首先,从历史和国际法角度看,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其国际地位和行为边界是由《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所确定的。作为二战战胜国之一,中国有权根据这些已确立的国际法秩序,对日本任何可能带有侵略性或试图颠覆战后安排的行为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制止措施。这意味着,在法理上,中国应对日本的极端挑衅行为,无需等待联合国新的授权,具备了更强的行动自主性。

因此,日本当前的冒进,在战略上无异于“为中国送枕”。这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去清算历史旧账,并坚决维护当下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与处理纯内政事务时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若中国因日本挑衅而采取强力反制,国际社会的反应可能会复杂得多。历史上曾遭受日本侵略的朝鲜、韩国、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各国,很可能借此机会表达对日本的不满,甚至采取相应行动以清算历史旧账。届时,日本极易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在一个大国博弈的框架下“浑水摸鱼”,或许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会。(图片由AI辅助生成)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