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来源:自由
近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的一席谈话,犹如一颗投入国际舆论场的深水炸弹,激起了层层涟漪。他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中国早已不是“正在崛起”,而是一个已经完成质变的崛起强国。西方必须接受中国不走西方道路的现实。这番话看似平淡,实则字字千钧,背后折射出全球力量格局的根本性变迁。笔者不禁感慨:国际政治的话语权,终究要靠实力来说话。

一、从“追赶”到“引领”:东大崛起的三个维度
黄循财的发言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在于他精准捕捉到了东大发展的本质转变——不再满足于跟随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而是在多个领域重新定义全球标准。
其一,高端制造撕掉“山寨”标签。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是廉价与模仿的代名词,而如今,东大的高铁、5G、新能源设备、航空航天器早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以民用无人机为例,其技术迭代速度令西方同行望尘莫及,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甚至被多国军队采购用于战术侦察。这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技术话语权的直接体现。东大用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三十年的工业化道路,背后是整套国家产业战略的支撑。
其二,绿色科技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当欧美还在为碳中和目标争论不休时,东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生产国。全球三分之一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发生在东大境内,其特高压输电技术更被国际能源署称为“颠覆性创新”。笔者曾分析过,东大在绿色领域的布局绝非偶然,而是将环保需求与产业升级深度捆绑,既解决了环境压力,又抢占了未来经济制高点。
其三,国际责任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塑造”。 从亚投行到“一带一路”,从全球发展倡议到新冠疫苗援助,东大正在重新定义“大国责任”。西方惯于将援助与政治条件挂钩,而东大更强调发展实效与互利共赢。这种模式或许不被西方意识形态认可,却深受发展中国家欢迎——毕竟,饥饿的人民需要的是面包而不是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