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4来源:自由
二、历史修正主义:俄日互信的最后障碍
绍伊古特别点名高市早苗的“历史修正主义政策”,指责其试图篡改二战历史脉络,尤其在北方领土(南千岛群岛)问题上淡化侵略与战后秩序。俄方视领土问题为二战结果的不可动摇部分,而日方近年却在教科书中淡化殖民与侵略行径,并多次在公开场合将俄方称为“侵略者”。
这种历史观的冲突,使得俄日关系正常化陷入死循环。绍伊古强调,若日方不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对俄态度,双方关系正常化“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在笔者看来,历史问题已成为俄日互信的最后一道高墙——墙不倒,任何外交对话都只是空中楼阁。(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亚太格局的重构:附庸关系背后的权力转移
绍伊古的发言不仅针对日本,更折射出俄罗斯对亚太权力结构变化的洞察。他指出,亚太地区部分国家名义上是美国盟友,实则处于“附庸”状态,缺乏独立外交决策能力。这一判断背后,是俄方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深层警惕:美国正通过军事合作、技术封锁与供应链重组,将地区国家捆绑为对中俄围堵的前沿。
日本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高市早苗政府一边寻求加强美日军事一体化,另一边又试图通过民用无人机、半导体等产业与东大保持经济联系,这种“两面下注”在外交上却显得步履蹒跚。俄方此次点破“附庸”本质,正是要迫使地区国家看清——在美中俄大三极博弈中,小国若不能保持战略自主,终将成为棋子而非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