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政坛的硝烟从未散去,只是这一次,火药桶被一位女性点燃。高市早苗以“历史首位女首相”之姿登台,却仿佛一脚踏进了雷区。自民党与右翼政党勉强拼凑的执政联盟,像极了旧日本海军那艘“大和号”——外表威武,内里早已被蛀空。国会席位未过半,政策推不动,派阀暗斗不休,黑金丑闻频发,民众的怒火在经济停滞的泥潭里越烧越旺。这一幕,何其熟悉。

一、脆弱的合流:右翼同盟的“纸糊战舰”高市早苗的执政基础,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先天缺陷。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等右翼势力的结盟,并非理念契合,而是纯粹的利益妥协。国会席位不过半,意味着任何重大政策都可能遭遇在野党的集体狙击。这种“勉强过日”的执政模式,像极了军事术语中的“薄弱环节”——一旦遭遇压力,整个链条瞬间崩断。
右翼势力在历史认知、宪法修改、军事扩张等议题上虽有共鸣,但在具体利益分配上却各怀鬼胎。自民党内部派阀林立,麻生派、细田派、岸田派(虽名义上已解散,实则换壳存续)仍在暗流涌动;而日本维新会则打着“改革”旗号,实则追求地方势力扩张。这种同盟,本质上是一场“同床异梦”的权宜之计。
更致命的是,黑金丑闻已掏空执政根基。自民党“安倍派”留下的政治献金黑洞尚未填平,新一轮的“政治与金钱”问题又浮出水面。民众对政客的信任度降至冰点,经济长期停滞的愤怒,终于找到了宣泄口——选票箱里的抗议,远比街头示威更具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