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的清醒!俄为何宣告“中俄不必缔结同盟”

一、战场捷报与外交“降温”:为何选在此时划清界限?

红军城的战况,无疑是俄军近期在顿巴斯方向的一大亮点。无人机传回的画面上,俄军装甲单位在废墟间迂回穿插,乌军防御圈在炮火与电子干扰下逐渐收缩。若拿下此地,俄军将打通顿涅茨克至扎波罗热的陆桥,乌东部战线的后勤命脉或将遭受重创。然而,恰在形势对俄方有利时,拉夫罗夫却主动给“中俄同盟”的想象泼了一盆冷水。

这绝非偶然。看官若留意西方近期的舆论攻势,便不难发现端倪: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曾公开声称,“东大有足够手段影响俄罗斯”,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亦多次暗示“东大应在停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类言论,本质是将俄乌冲突的化解责任,巧妙转嫁至东大肩上。拉夫罗夫此番表态,正是要掐灭这种幻想——他明确告诉世界:莫斯科的战争决策独立自主,东大既无义务、也无能力替俄罗斯“踩刹车”。

更微妙的是,此话亦是说给俄罗斯国内听的。三年来,诸如“俄罗斯已成东大附庸”“没有东大支持,俄军寸步难行”的论调不绝于耳,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都曾嘲讽“俄罗斯离开东大什么都不是”。这些言论,深深刺痛了俄罗斯的民族自尊。拉夫罗夫强调中俄“不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分”,实则是以外交辞令捍卫大国尊严,表明俄罗斯仍是棋盘上的棋手,而非棋子。

(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