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信息

田间地头的“宝藏草”:这些常见“野草”竟有大药用价值!

大字号

日常可将新鲜车前草洗净后煮水饮用,或与猪骨炖汤,既美味又养生。

二、蒲公英:天然“消炎草”,一身是宝

别名:黄花地丁

形态特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呈棕褐色,表面有皱纹,基部密被白色毛茸。花开时金黄色,成熟后变成白色绒球,随风飘散。

药理作用:味甘微苦,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抗菌消炎的作用。

适用病症:

胃炎、肝炎、胆囊炎

淋巴腺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

急性支气管炎、尿道感染等均有辅助治疗效果

蒲公英嫩叶可凉拌、炒食,也可晒干泡茶,尤其适合春季养肝时节饮用。

三、小飞蓬:天然“止痛草”,抗菌降压

别名:小蓬草、加拿大蓬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绿色带花纹,高度在30~150厘米之间,常见于山坡、草地、路边等处。

药理作用:全株均可入药,具有解毒消肿、止痛杀菌、祛风除湿等功效。

适用病症:

痢疾、牛皮癣、风湿病

血尿、水肿、肝炎、胆囊炎

小儿头疮等皮肤问题也有一定疗效

小飞蓬虽不起眼,但其抗炎、降血压的效果不容忽视,是民间常用的草药之一。

四、苍耳:童年回忆中的“祛风草”

别名:刺儿棵、羊带来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带有倒钩刺,容易粘附在衣物或动物皮毛上,是很多人童年的“玩具”。

药理作用: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具有祛风散热、除湿解毒、止痒镇痛的作用。

适用病症:

风寒感冒、头痛头晕

皮肤瘙痒、湿疹、痔疮

痢疾、风湿痹痛等

注意:苍耳有一定毒性,使用时需遵医嘱,不可随意内服。

五、灰灰菜:餐桌上的“营养草”,老少皆宜

别名:藜、灰藜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多见于田边、路旁、房前屋后。嫩芽和幼苗可食,味道鲜美,口感柔嫩。

药理作用: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等功效。

上一页 下一页
大家都在看
警惕!这些“养生动作”看似健康,实则暗藏风险!

相关

阅读115

神秘“水中来客”,专家都叫不出名字!

相关

阅读113

脾虚久不愈,小心肾阳也虚了!

相关

阅读105

更多精彩内容
一瓶饮料,竟能悄悄毁掉你的心血管!

阅读15

女子连生八胎,第八胎竟在车上出生!

阅读12

秃尾喜鹊叼烟掐火,举动诡异吓坏游客

阅读9

两岁“毛孩”剪毛即高烧,真相令人胆寒!

阅读9

青春痘不是求职绊脚石,自信才是最美的妆容

阅读8

断头20分钟,蛇头突袭咬人!

阅读8

做菜选锅有讲究,用错锅可能伤身!

阅读9

115岁老人从不进医院,养生秘诀竟是每天吃它!

阅读8

一碗蛋炒饭,送你进ICU:年轻人,你的胃不是垃圾桶!

阅读5

早餐决定寿命?不吃早饭竟暗藏心梗、脑梗风险!

阅读12

沉睡者:74岁老人30年“不眠不休”的诡异人生

阅读12

手机充电不当,竟成致命隐患?

阅读9

关于娃娃菜、黑木耳、蒜苔和黄瓜的食品安全谣言

阅读9

寒骨症:53岁男子的“冰封人生”

阅读5

谁不宜食用竹笋?这些人群要注意!

阅读13

茄子:美味与健康的完美结合

阅读15

警惕!食用不当泡发木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阅读8

伤肾的3个常见习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阅读10

春夏交替湿气重?中医教你识别与祛湿养生之道

阅读16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红薯吗?科学解答与营养分析

阅读5

黄鳝钻肛男子忍痛上班,剖腹手术惊呆医生

阅读16

白色刺猬现身街头,蜷缩如白色糯米饭团

阅读11

预防胰腺癌:切掉胰腺真的可行吗?

阅读9

糖和盐,哪个更伤身?科学告诉你答案!

阅读14

血尿和蛋白尿,到底哪个更可怕?

阅读14

防治糖尿病肾病:掌握关键,守护肾脏健康

阅读10

60岁后“适度超重”更长寿?科学减重,更要科学增肌!

阅读15

轻断食不是“节食”,而是科学“轻盈”生活方式!

阅读10

高血压不只是靠吃药!4个生活小妙招,辅助降压更有效!

阅读12

如何通过饮食养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阅读16

拍死蚊子的后果,你绝对想不到

阅读16

睡不好,真的会“伤身又伤心”

阅读22

熬出一锅软糯香稠的粥,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阅读22

熟睡中的致命拥抱:婴儿被姐姐压窒息身亡

阅读18

豆浆虽好,喝对才健康

阅读24

合理安排服药时间,提升药物疗效

阅读17

晚上锻炼比清晨更高效?研究发现运动效率可提升50%

阅读20

这些“美味”要小心!吃错部位和食物可能危害健康

阅读20

枸杞真的是“养生神器”吗?

阅读20

科学减肚子指南:腰围才是关键,体重正常也要注意!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