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一半国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到底治不治?
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感染可能引发胃黏膜慢性炎症,增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的风险。
查出阳性,必须治疗吗?
不是所有人阳性都要治,但以下人群建议积极根除:
✅ 已确诊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者
✅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者
✅ 有胃癌家族史者
✅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NSAIDs(止痛药)等伤胃药物者
✅ 计划长期使用抑酸药(如PPI)者
✅ 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癌前病变者
✅ 因其他原因需做胃镜检查并确诊感染者
而对于无症状、无家族史、胃黏膜健康的年轻人,医生可能建议“观察随访”,不必立即用药。
如何检测幽门螺杆菌?
常见方法包括:
碳13/碳14呼气试验:无创、准确,最常用
胃镜检查+快速尿素酶检测:可同时观察胃部病变
粪便抗原检测:适合儿童或不耐受呼气者
抽血查抗体:仅提示“曾感染”,不能判断当前是否阳性
治疗方案:四联疗法,规范用药是关键
目前主流采用四联疗法:
1种抑酸药 + 2种抗生素 + 1种铋剂,连续服用10-14天。
根除率可达80%以上,但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停药,否则易导致耐药,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如何预防再次感染?
推行公筷公勺,分餐制
避免口对口喂食,尤其婴幼儿
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定期消毒餐具,尤其是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
伴侣或同住家人建议一同筛查
结语
幽门螺杆菌感染虽普遍,但不必过度恐慌。查出阳性≠马上得胃癌,关键在于科学评估、个体化处理。如果你属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尽早根除;若暂不治疗,也应定期复查,关注胃部健康。
记住:早发现、早干预,才是守护胃健康最有效的“疫苗”。从一顿饭的细节做起,远离幽门螺杆菌,为长寿打下坚实“胃”基。
(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