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配齐“五件套”,标志着东大海军走向深蓝
二、电磁弹射:技术弯道超车的战略支点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不仅是舰载机起降的“动力引擎”,更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节奏控制器”。与传统的蒸汽弹射相比,电磁弹射具备能量利用率高、弹射周期短、适配机型广等优势。笔者观察到,此次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同步完成弹射起降,证明东大已攻克了电磁弹射系统与多型舰载机的适配难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歼-15T作为重型战斗机,其双发设计对弹射器的功率要求极高,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不仅成功应对,更实现了“轻量机型(空警-600)与重型机型(歼-15T)无缝切换”的作业模式。
这一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东大在综合电力系统、高能储能装置、精确控制算法等领域的长期积累。笔者曾比喻:“电磁弹射如同一位精通音律的指挥家,既能指挥小提琴(轻型机)的柔美独奏,也能驾驭管风琴(重型机)的磅礴合鸣。”而福建舰的甲板,正是这座海上音乐厅的舞台。
三、从近海到远洋:作战范式的根本变革
福建舰“五件套”的成型,标志着东大海军正式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防卫”。过去,东大航母受限于滑跃起飞模式,固定翼预警机无法部署,舰载机作战半径和预警范围存在明显短板。而如今,空警-600与歼-35的组合,使航母编队的打击半径延伸至1500公里以外,预警范围覆盖数十万平方公里海域。
笔者曾提出“大洋透明化”理论:当预警机、侦察卫星、无人侦测平台形成立体网络,传统海战的“迷雾”将被彻底驱散。福建舰的体系化能力正是这一理论的实践——空警-600指挥歼-35前出突击,歼-15T协同打击水面目标,歼-15D压制敌方雷达,反潜直升机守护水下安全。这种多维度、一体化的作战模式,将使东大航母编队在远洋行动中具备“先敌发现、先敌决策、先敌打击”的优势。(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