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横空出世!F-35遭质疑,全球格局或洗牌
小鸟
大字号
最近,军事圈被一则消息引爆:歼-35的官方数据首次公开,这款曾被戏称为“发财31”的战机,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定位与美国的F-35截然不同——不是“全能攻击手”,而是一柄专为制空权而生的利剑。更耐人寻味的是,歼-35的诞生,似乎直指F-35设计理念的“软肋”。
一、逆袭之路:从“外贸备胎”到“海空军宠儿”
歼-35的故事堪称一部逆袭史诗。2012年,那架被迷彩布包裹的“粽子机”首次曝光时,很少有人能想到,它会成为今日的“云龙”。当时的FC-31(歼-35前身)定位模糊,性能参数保守,在歼-20的光环下几乎无人看好。甚至军迷们更期待歼-20上舰,而非这款“小透明”。
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后。随着海军舰载机需求的明确,FC-31终于获得“歼-35”编号,正式转正。更出乎意料的是,空军也对其表现出浓厚兴趣,一度出现“海空军争抢”的局面。这种从“外贸机”到“自用王牌”的转变,背后是中国军工对战场需求的精准判断——我们需要的不是F-35的复制品,而是一款能压制F-22、F-35的空中优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