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导弹饱和战”撕裂乌防线,美军预警全失效
自由
大字号
二、饱和攻击:导弹雨撕裂防空网
俄军战术的核心在于“多层次突防”与“饱和攻击”的融合。单个波次内,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中高空突防)、Kh-101巡航导弹(低空渗透)与“天竺葵-3”喷气式无人机(50-100米超低空突防)形成立体打击群,其弹道特性、速度差异和电磁频谱的多样性,远超乌军防空系统的处理上限。
尤为致命的是,“天竺葵-3”无人机群以550-800公里/小时的速度突防,巧妙规避AN/TPY-2雷达探测范围,而Kh-22导弹从25公里高空以4马赫俯冲,550公里射程让美军预警系统形同虚设。军事分析指出:“导弹数量过多、速度过快,即便预警响起,拦截窗口也已关闭。”(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电子压制:瘫痪神经中枢
俄军总参谋部电子战部队的“摩尔曼斯克-BN”系统,在攻击前30分钟实施全频段电磁压制,直接瘫痪乌军指挥链路和数据传输。这种“软杀伤”与“硬摧毁”的结合,使乌军防空指控中心陷入宕机状态,后续导弹群则趁势摧毁雷达站与通信节点。电子战与物理打击的协同,彻底颠覆了传统防空依赖预警反应的作战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