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wz
歼35自己飞起来?电磁弹射硬核证据让质疑者哑火
smwz
01 荒诞质疑背后的技术盲区
“自己飞起来”的论调在军事爱好者看来简直离谱到家,却在某些网络平台上意外走红。这一质疑的核心在于,认为歼-35可能像陆地机场那样依靠自身动力滑跑起飞。
殊不知,现代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方式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物理学的多个领域。
舰载机要在短短100米左右的甲板上加速到起飞速度,比在陆地机场上困难数倍。陆地机场跑道长度通常超过2000米,而航母飞行甲板不足200米,这个长度甚至不及陆地跑道的十分之一。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从静止加速到一定速度需要足够的距离。舰载战斗机重量普遍在20-30吨之间,要使其在百米内达到起飞速度,需要巨大的加速度。
如果用数字来说话,福建舰的弹射起飞位长度仅90米,而歼-35在“满油+隐身构型”状态下起飞重量可达32吨。若采用自主滑跑方式,至少需要300米以上的平直跑道才能达到起飞速度。
02 舰载机起飞的物理极限
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方式经历了多年的演进,目前主要有四种:自由滑跑、垂直/短距滑跑起飞、滑跃起飞和弹射起飞。
滑跃起飞是辽宁舰和山东舰采用的方式,它借助舰艏上翘甲板结合大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实现起飞。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有其固有缺陷——舰载机只能“半油半弹”起飞,无法充分发挥作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