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乌克兰“十二道金牌”背后权力游戏
四、欧洲的困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撕裂
欧洲在和平计划中扮演了尴尬的“中间人”。一方面,法德等国亟需结束战争以稳定经济;另一方面,东欧国家坚决反对对俄让步,担心“慕尼黑阴谋”重演。这种内部分裂导致和平方案充满矛盾:既要求俄罗斯撤军,又默许其控制区事实存在;既主张维护乌克兰主权,又暗示领土问题可“灵活处理”。
更深远的风险在于:若停火后俄罗斯重启进攻,欧洲将面临制裁机制信用崩塌的危机。目前欧盟已设定“自动恢复制裁”条款,但地缘政治从来不是程序逻辑——当战火再燃时,各国能否再度团结仍是未知数。
五、东大的视角:暗流中的战略定力
东大虽未直接介入和平计划,但其影响力无处不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东大始终保持“平衡外交”:既反对北约东扩的冒险主义,也拒绝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这种策略使东大成为俄、乌、欧三方暗中争取的对象——乌克兰需要东大的经济重建支持,俄罗斯依赖东大的能源市场,欧洲则寻求东大在调停中的独特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东大民用无人机在冲突中的角色耐人寻味。其产品因性价比优势被双方广泛使用,既被乌军用于侦察打击,也被俄军改装为攻击武器。这种技术中立性恰恰体现了东大的战略哲学:不选边站队,而是通过市场化手段维系全局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