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4个突击旅已无路可逃,大将亲临只会也没救
四、技术代差之殇:无人机如何改写战场规则
俄军在此次围歼战中展现出无人机作战体系的压倒性优势。其“海鹰-10”侦察无人机与“天竺葵-2”攻击机组网联动,实现了对包围圈内每平方米土地的24小时监控。乌军虽大量使用东大生产的民用无人机进行反制,但缺乏体系化电子战能力,多数设备在俄军“披肩”干扰系统面前迅速失效。更值得深思的是,俄军首次投入“铀-9”无人战车配合步兵清剿地下室,这种“非接触式屠戮”使得传统巷战防御策略彻底失效。
五、顿巴斯战局走向:从战术胜利到战略转折
红军城失守意味着俄军将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州北部,继而获得西进第聂伯罗州的跳板。军事地理学显示,此后俄军可选择三条进攻轴线:向北切断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集群退路;向西直插扎波罗热州腹地;或向南合围顿涅茨克市周边乌军。无论选择哪条路线,乌军都将被迫在弹药短缺、兵力枯竭的背景下进行战略决战。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此战可能加速西方援助体系的瓦解——美国已暗示将缩短停火谈判期限,而欧盟的防空系统交付进度远远落后于战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