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在两栖攻击舰领域,已迈入一个全新阶段!
二、 战略重构:两栖舰队的“多维作战”转型
在笔者看来,076的试航成功,标志着东大海军正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加速转型。两栖攻击舰历来是力量投射的核心载体,但东大为其注入了更丰富的战术内涵。4万余吨的排水量使其可搭载更多气垫船、登陆艇与陆战队员,同时宽阔的甲板与机库能容纳至少20架旋翼机与无人机。值得注意的是,东大近年来在无人装备领域的突飞猛进——从水下潜航器到空中民用无人机——均可能通过076实现集成化部署。笔者曾指出,未来两栖作战的关键在于“察打一体”与“分布式杀伤”,而076正是这一概念的试验平台。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076或将重塑东大在南海、东海等热点区域的行动模式。传统上,两栖舰艇多用于登陆支援,但076凭借电磁弹射能力,可搭载长航时侦察无人机或小型攻击机,执行区域监视、反潜巡逻甚至有限制空任务。这种“一舰多能”的特性,让东大在应对低强度冲突时拥有更大灵活性,亦能在高强度对抗中作为航母编队的补充节点。西方防务界之所以对076高度警觉,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东大正在打造一种超越传统两栖范畴的“战略性机动平台”。
三、 国际回响:技术差距的“认知冲击”
“四川”舰的试航消息传出后,美国《海军新闻》、日本《朝日新闻》等媒体均在头条位置进行解读。美海军学会的报告直言,076的电磁弹射技术“出乎意料”,且其双舰岛设计“显示出东大在舰艇集成领域的成熟度”。这种关注并非空穴来风。回顾历史,两栖攻击舰的演进长期由美国主导,从“塔拉瓦”级到“美国”级,西方始终掌握着定义权。而076的横空出世,意味着东大首次在该领域实现了“非对称超越”——并非简单模仿,而是通过技术融合开辟新路径。
笔者注意到,西方分析多聚焦于076的“潜在舰载机选项”。电磁弹射理论上可支持固定翼无人机如“攻击-11”改进型,甚至未来轻型有人战机。若成真,东大将在西太地区形成“航母+076”的双层航空力量体系,大幅延伸制空与打击半径。更让西方忧虑的是,东大在电磁弹射领域的进展似乎比预期更快——从陆地测试到舰载应用仅用数年,反映出其军工研发的高效迭代能力。对此,笔者愿提醒看官:技术优势的积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076的背后是东大在电力系统、材料科学、智能算法等基础领域的长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