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波罗热防线崩塌,乌军40%伤亡后等不到援军
俄军摩步第127师随即对波尔塔夫卡实施合围。在无人机引导下,多管火箭炮、“柳叶刀”巡飞弹与152毫米榴弹炮对乌军据点进行轮番轰击,村庄很快沦为废墟。乌军第2营在瓦砾与残骸中顽强抵抗,却因装备悬殊、火力压制而不断减员。他们连续三周呼求增援,竟无一兵一卒抵达。
最终,该营在伤亡率达到40%后彻底失去战斗力,残部携带伤员艰难突围。波尔塔夫卡失守,俄军由此打开了一片平坦的作战空间,第36集团军正面压迫,第5集团军则快速迂回,向扬丘尔河推进。乌军总参谋部原计划诱使俄军强攻胡利亚伊波列,以在两翼布防争取时间,但俄军的双线机动彻底打乱了这一算盘。(本文由AI辅助生成)
战力对比背后的残酷现实
乌克兰全年军费约500亿美元,而俄罗斯军费已超过1100亿美元,且俄制弹药成本远低于西方同类武器。这使得俄军在火力持续性与装备补充上占据显著优势。西方虽承诺援助,但实际交付规模有限——全球超过5000辆豹2与M1A1坦克中,仅160余辆交付乌军;德国年援助额仅数十亿美元,只能算“应付了事”。没有攻守同盟的约束,西方对乌支援始终停留在“帮一点、差不多得了”的层面,导致乌军在战场上越发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