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用美制导弹攻击俄本土,俄军复仇轰炸敖德萨
二、ATACMS的军事意义:不只是“炸几个目标”
ATACMS并非新武器,但其在乌克兰战场的作用远超战术层面。该导弹可精准打击指挥所、弹药库、后勤枢纽等高价值目标,而此次落点若在俄境内纵深地带,则意味着乌军已具备“点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俄军此前多次警告“任何对本土的远程攻击都将视同北约参战”,而乌军此番行动,恰似在俄方划定的红线上蹦极。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机——11月中旬,正值北半球冬季来临,俄乌双方均在为能源设施攻防做准备。乌军选择此时亮出ATACMS,或许意在先发制人,破坏俄军后勤与能源储备,削弱其冬季攻势潜力。不过,笔者须提醒看官:导弹虽利,却难扭转整体战局。乌军弹药库存、飞行员训练、防空网络仍处劣势,单次“炫技”未必能改变战线态势。(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地缘博弈:谁的“胆小鬼游戏”?
乌军公开使用ATACMS,本质是一场“胆小鬼游戏”(Chicken Game)——赌的是俄罗斯敢不敢升级报复,赌的是美国会不会被迫下场。莫斯科的反应将决定下一步走向:若俄军仅以对等打击回敬,则冲突仍在“可控”范畴;若俄方采取斩首行动、打击北约补给线、甚至动用战术核武器,局势恐瞬间失控。
而美国的处境尤为尴尬。拜登政府一方面需维持“支持乌克兰”的政治正确,另一方面又极力避免与俄直接冲突。乌军此番“甩锅”,逼得白宫不得不表态:若默认,则坐实“代理人战争”指控;若否认,则寒了基辅的心。笔者观察到,五角大楼近日悄然推迟了对乌新一批军援的公布,或许正是为此纠结。
至于东大(中国),一贯主张和平谈判,但亦被卷入漩涡——俄乌双方皆试图拉拢东大,而东大的民用无人机技术(如大疆等品牌)早已成为战场“眼睛”,虽未直接军援,却难逃间接关联。东大若想维持平衡,势必需更谨慎地走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