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紧张致日本旅游业遭遇退单寒潮
名古屋的旅游包车业务也遭受重创。一位工作人员李静介绍,从11月21日起,用车订单陆续被取消,12月整月的中国游客订单已全部确认取消。公司多辆运营车辆通过贷款购置,如今司机“无单可接”,运营压力陡增,员工生计受到影响。
政策联动与市场反应形成合力
此次退单潮的迅速蔓延,离不开中国官方政策的及时响应与市场机制的高效协同。11月14日,外交部及驻日使领馆率先发布赴日旅游提醒,指出日本社会治安不佳,针对中国公民的犯罪案件多发,安全环境持续恶化。11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跟进发布类似提醒,建议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教育部也同步建议谨慎赴日留学,形成政策合力。
航空公司迅速推出免费退改政策,覆盖全年剩余时段的涉日航线。国航、东航、南航等十余家航司宣布,对2025年12月31日前出行的日本航线客票提供免手续费退改服务。旅游平台如携程、飞猪等也协助处理酒店订单,部分合作酒店支持自动全额退款,尽管严格条款的酒店需人工协商,但整体流程已大幅简化。
经济冲击与行业转型压力
退单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迅速显现。11月17日,日本股市入境游相关股票全面下跌,三越伊势丹跌超11%,资生堂跌超9%,全日空控股公司股价下挫4.74%。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中国政府的旅游提醒可能令日本今后一年旅游消费收入减少约1.79万亿日元(约合115亿美元),使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减少0.29%。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日本旅游业长期过度依赖中国客源。中国游客平均在日支出达27.7万日元,比其他国际游客高出逾5万日元。东京银座的三越伊势丹百货,接近四成销售额来源于中国游客;京都、奈良等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旺季期间超四成客房住客使用中文交流。此次退单潮暴露出日本旅游产业结构脆弱性,中小型商户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行业转型压力陡增。(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