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成火海!乌军无人机千里奔袭俄腹地炼油厂
四、成本压缩背后的产业链创新
FP‑1的低成本并非偶然。乌克兰的“火点”公司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将研发、生产、测试全部内化,日产量已突破百架。每架无人机的制造成本控制在5.5万美元左右,且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生产。这种“防务硅谷”式的创新模式,使得乌军能够在短时间内补齐装备短板,形成了持续的作战供给能力。正是这种产业链的快速迭代,为非对称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五、对俄军防空体系的冲击
俄军在过去几年中投入巨资建设防空网络,部署S‑400、S‑300等高端防空系统。然而,FP‑1的低空、低速、低雷达截面特性,使其在传统防空雷达的探测盲区内自由穿梭。更重要的是,乌军已开始采用“蜂群”作战模式,数十架FP‑1同步出击,形成饱和攻击,迫使俄防空系统在短时间内频繁开启,消耗大量弹药与能源。笔者观察到,这种“耗尽防空弹药、耗时耗能”的策略,正是对高成本防空体系的最佳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