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最后通牒,中国发声暗藏玄机!美接不接招?
因此,中方的发声,看似不偏不倚,实则力道万钧。它没有简单地选边站队,而是牢牢站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国际军控体系的道义制高点上,用最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期待的逻辑,支持了俄方的合理诉求,同时对美国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和道义压力。这种“给力”,不是嗓门大,而是站位高、根基稳。
三、 风暴眼:《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为何如此关键?
很多战友可能觉得,核武器离我们很远,条约更是枯燥。但我要说,这个条约是当前阻止美俄核军备竞赛失控的最后一道刹车。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构建了一系列军控条约体系,如《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然而,近年来美国相继退出这些条约,导致军控体系支离破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如今唯一仍在生效的、限制美俄战略核武库的条约。它规定双方部署的核弹头不得超过1550枚,运载工具(洲际导弹、潜射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不超过700件。
它的存在,意味着透明和可预测性。双方有固定的核查机制,可以派人到对方基地清点核弹头,知道对方的“家底”大概有多少。这种“知己知彼”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误判而导致的核危机。
一旦条约彻底失效,世界将退回一个 “黑暗森林” 时代。美俄双方将失去对对方核力量的法律约束和有效监控,猜忌会急剧上升。为了确保绝对安全,最“理性”的选择就是开足马力,生产和发展更多、更先进的核武器。这将触发一场危险且昂贵的核军备竞赛,把全球都笼罩在更大的不确定性阴影下。欧洲、亚太等地区的安全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