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祛湿正当时,这些方法帮你轻松“排浊”

大字号

腹部松软,体重难减

湿气为何如此“难缠”?

湿气分“外湿”与“内湿”。外湿来自潮湿环境,如淋雨、久居湿地;而内湿多因脾虚,无法运化水湿,导致湿浊内停。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虚失运,水湿停滞,就会形成“湿困脾阳”的恶性循环。

秋季祛湿,正是黄金期

当前正值10月底,秋意深浓,早晚寒凉,湿邪易与寒邪结合,形成“寒湿”,侵袭人体。此时正是调理体质、祛除陈年湿气的关键时期。及时祛湿,不仅能缓解当下不适,更能为冬季进补打好基础。

三招科学祛湿,告别“黏腻”感

1. 饮食调理:健脾利湿是根本

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山药、茯苓、芡实、冬瓜、南瓜、小米等。可煮“四神汤”(山药、莲子、芡实、茯苓)或薏米赤小豆粥,温和调理脾胃。

忌口生冷、甜腻、油炸食品,少喝冰饮,以免伤脾助湿。

2. 生活调养:动则生阳,阳化湿

湿为阴邪,需阳气来驱散。每天保持适度运动,如快走、八段锦、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帮助湿气排出。

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腰膝部位,避免空调直吹,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可加艾叶或生姜),助阳化湿。

3. 情志调节:疏肝理气,助脾运化

中医认为“肝木克脾土”,长期情绪压抑、焦虑会影响脾胃功能,加重湿气。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肝气条达,脾运正常。

小贴士:

不建议长期大量饮用“红豆薏米水”,尤其体质偏寒者,易伤阳气。可将薏米炒黄后再煮,减弱寒性。

祛湿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日常调理,而非依赖“速效”产品。

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但只要顺应自然、调整生活方式,便能有效化解。从今天起,管住嘴、迈开腿、养好脾,让身体轻盈起来,远离百病困扰。记住:祛湿,就是为健康“清道”。

上一页 主页
大家都在看
每天一把南瓜子,营养堪比“种子之王”

相关

阅读251

水里加“它”煮蛋更嫩?揭秘厨房小妙招

相关

阅读251

每天一把瓜子,是养生还是伤身?

相关

阅读241

更多精彩内容
警惕这6句“口头禅”!可能是轻度抑郁的无声求助

阅读4

打呼噜不只是“睡得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阅读4

甘油三酯超标?这4类食物一定要少吃!

阅读4

西红柿的最佳养生搭档,这样搭配营养翻倍

阅读4

反胃恶心别硬扛!这些食物帮你舒缓不适

阅读7

上班族为何总头痛?揭秘五大诱因

阅读2

手莫名发麻别忽视!可能是身体发出的5个健康警示

阅读6

吃酱油会让皮肤变黑吗?揭开饮食与肤色的真相

阅读5

减肚子≠只做卷腹!从内调外练开始

阅读7

枸杞泡水真养生?90%的人喝错了

阅读7

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顺应自然、安顿身心

阅读6

豆浆喝错等于白喝!很多人天天在犯

阅读7

并非“吃了就短命”,但这类肉确实要少吃

阅读7

晚上锻炼真的比清晨好吗?科学解析最佳运动时间

阅读6

吃药要“踩准点”:时间对了,药效才好

阅读6

熬黏粥不止小火慢炖,掌握这些养生秘诀更养人

阅读7

睡不好伤免疫?安眠药是“救星”还是“陷阱”?

阅读15

吃对这6种“血管清道夫”,为你的血管注入年轻活力

阅读16

坚持这4个关键步骤,轻松守护血管健康

阅读23

科学“轻断食”:给身体适度“休息”的7大健康益处

阅读15

小便里的“泡沫”是身体在求救!别再忽视

阅读30

体重与寿命的“黄金区间”被锁定!

阅读34

坚持做好这5件事,把肾病“拒之门外”

阅读29

盐与糖的“健康之辩”:谁才是餐桌上的头号“隐形杀手”?

阅读36

胰腺癌死亡率居首,切掉胰腺能预防吗?

阅读37

红薯虽甜,糖尿病人真的一口都不能吃吗?真相来了!

阅读36

秋季祛湿正当时,这些方法帮你轻松“排浊”

阅读32

常吃茄子好处多,秋季润燥养身的“紫色软黄金”

阅读29

三个日常习惯正悄悄伤害你的肾,很多人还在做

阅读46

这些“国际公认致癌物”你每天都在吃,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阅读51

这4种“致癌蔬菜”真相揭秘,很多人一直误解了

阅读45

这10种“助眠水果”常吃,夜晚自然入睡不靠数羊

阅读59

早餐是一日三餐的“黄金一餐”!

阅读48

1毫克就可能致癌!这种“厨房头号杀手”你家可能正在吃

阅读44

这7个“天然降压法”科学有效,很多人都做到了!

阅读46

生姜、胡椒、紫苏,这样用,驱寒暖身又养生

阅读44

土豆不能和米饭一起吃?真相来了

阅读47

这些健康零食,助你活力一整天

阅读49

饭后常走路的人,身体会发生哪些惊喜变化?

阅读47

大米粥里加两宝,血管通畅一身轻

阅读39